本篇目录:
中医中的阴阳是什么意思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学说之一,它从两分法的辨证观点出发,总结探讨人体的生理、病理和治疗规律。
阴阳——中医术语的解释如下: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系古人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性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观察、归纳的总结。医学中的阴阳学说则是古代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阴阳定义: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在古代哲学中: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医学就是运用阴阳消长、动态平衡及偏盛偏衰的理论观点,来说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或病理改变。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是什么
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一般从发病缓急,皮肤颜色、温度,肿胀形势、范围,肿块硬度,疼痛感觉,病位深浅,脓液质量,溃疡形色,病程长短,全身症状,舌苔脉象,预后顺逆等方面进行阴证、阳证的辨别。
阴证:凡符合“阴”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阴证,如:里证,虚证,寒证等为阴证。精神萎靡,面色白,肢冷畏寒,气短声低,便溏溲清,口不渴、喜热饮;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细无力。阴虚证:人体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阳证和阴证:阳证是指疾病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多是外表的、活跃的,病程短,常有发热、头痛、口渴等症状。阴证则是指疾病表现为内在的、相对沉静的,病程长,常有盗汗、怔忡、恶寒等症状。
此外,临床上常说的阴证、阳证主要是指虚寒证和实热证而言,其征候如下:阴证:面色暗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按四诊对照如下:阴证 ①望诊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②闻诊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
现在是混用,把“道法中的阴”与“理法中的寒”相题并论;把“道法中的阳”与“理法中的热”相提并论。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外科辨阴证辨阳证
1、疼痛感觉 疼痛比较剧烈的属阳;不痛、隐痛或抽痛的属阴。脓液稀稠 溃后脓液稠厚的属阳;稀薄或纯血水的属阴。病程长短 阳证的病程比较短;阴证的病程比较长。
2、阴阳是八纲辨证的纲领,诊断并护理外科疾病,必须先辨清疾病的阴阳属性,以避免因判断错误而制订不正确的护治法则,从而延误治疗与护理。
3、阴证 望诊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问诊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气短。问诊大便气腥臭,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短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阳证和阴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